育儿攻略

孩子老“发呆”,是病吗?

2023-04-21 16:19:06
在门诊中,经常有家长表述,孩子经常发呆、出神,“十喊九不应”,担心孩子患有注意力缺陷方面的疾病。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闫俊娟针对此做出解答。


  +

+

Q1 什么是发呆?


发呆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特定目标或任务的情况下,陷入一种放松和思考的状态,将注意力从外部转移到自己的内心。这通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,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、地点,比如上课时、工作时、乘公共交通工具时、休息时等。


  +

+

Q2 发呆是病吗?


不是所有的“发呆”都是病,事实上,合理的发呆还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好处。

1. 提高注意力和创造力

当孩子发呆时,大脑摒除外界干扰,注意力更集中,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,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。发呆还能促进大脑进行非线性思考,更容易产生创意,有助于创造性解决问题。

2. 情绪调节

孩子在生活中,偶尔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。适当发呆可以帮助孩子暂时放松心情,缓解焦虑。

3. 提高记忆力

发呆时,大脑不是完全停止思考的,它会在这个“空档期”帮助孩子回忆和巩固过去的经历和知识。

4. 自我探索

发呆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能力,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,有助于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“发呆”都能带来这些潜在的“好处”。如果发呆过于频繁和强烈,反而会导致思维迟钝,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正常生活,浪费时间,影响社交。


  +

+

Q3 什么样的“发呆”不健康?


如果孩子“发呆”经常发生在上课、写作业、考试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,还经常出现粗心大意、丢三落四、过度多动等情况,甚至伴有持续的情绪低落、暴躁易怒等情绪变化,家长需要警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抑郁障碍等,建议及早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。


供稿: 北京儿童医院 闫俊娟 

▍来源 中国妇幼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