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

孩子的东西被抢,你会强迫TA“分享”吗?

2017-11-21 15:45:01

  曾有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。她家小区有一个儿童活动区,每天都有很多小区的孩子在此玩耍。有一天,她的儿子捡到了一块鹅卵石,大叫着找到了宝贝,引来了小朋友围观。围观的孩子中,有一个小女孩二话没说,就把鹅卵石抢到自己手里,他儿子随即哭闹起来要夺回自己的 “宝贝”。女孩的妈妈批评孩子:“不能抢弟弟的东西,还给弟弟。”然而,没有任何行动。旁边有人打圆场说:“一个小石头嘛,再去捡一个。”可朋友的儿子不肯要,非要被抢走的这个,小女孩偏不给,还说:“爱分享才是好孩子嘛,我玩一下就给你!” 此言一出,惹得大人们都笑了,纷纷赞扬女孩伶牙俐齿。朋友微笑着走到小女孩面前,轻松地拿回了鹅卵石,说:“宝贝,很抱歉,这是弟弟的东西。”小女孩先是愣了一下,然后 “哇” 地大哭起来。女孩妈妈尴尬极了,拉着孩子走开了。我问朋友:“不就是块石头嘛,干嘛这么小气?”朋友的话,让我记忆犹新。她说:“我是想让孩子们明白,该是谁的东西,就是谁的。分享是我发自内心的愿意,不是你强加给我的行为。”我们都觉得,一个算不上玩具的东西,实在微不足道。当孩子还小,东西被抢,还不会自己去和对方协商时,很多父母都会在一旁打圆场。然而,在孩子眼中,所有的心爱之物都是有生命的,是他们的好朋友,不能用大人世界里的价值来衡量,对方抢走了我的石头、玩具,从本质上来说,跟随意入侵我的界限、践踏我的权利是一样的。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,你会像我的这位朋友一样,帮助孩子物归原主吗?物归原主,可以教会抢东西的孩子:尊重别人的物品所有权,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。孩子抢东西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事,若这样的习惯一直被满足,孩子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,不懂得尊重别人,那么长大后很容易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境。因此,对待抢东西的孩子,改正他这种不好的行为,大人不能仅仅只告诉他做得不对,而要在行为上帮忙他知道对的状态。物归原主,也能教会被抢东西的孩子:我们其实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,很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。如果大人轻描淡写地说出“没事没事”,其实是在教孩子:被侵犯时,你得忍着。而总是被这样对待的孩子,他们很容易在人际冲突中失去反击的勇气。一个早早习惯了隐忍和服从的孩子,在面对自己的权益时,不会主动争取,更容易被他人掌控。

  

  如何教会孩子分享?分享本来是一种美德,但是所有的美德都应该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自愿。父母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前提,很容易误会自己孩子小气、自私。其实不是,他们只是比成人更能直接表达自己感受而已。如果孩子自愿分享,在分享的过程中他感到快乐,分享的结果是他满意的,他自然而然就会养成“分享”的品质。但如果他每一次“分享”都是被迫,甚至被人用“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”之类的言语绑架,他不仅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,还要背负精神上的压力,就会渐渐不敢为自己的“权利”出声。当父母想要教给孩子“分享”这种行为时,要用引导的方式,而不是强迫。▲ 让孩子分享之前,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。如果孩子不同意,则尊重孩子的意愿,告诉另一方“很抱歉,他不同意”。切忌家长说了算,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,把玩具交给他人,或者命令孩子“一起玩儿”。▲ 在家里,让孩子分清每个人的所有权,未经许可,不能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物品;孩子的物品所有权也应该得到尊重,在没经过孩子允许的情况下,父母也无权处理他的玩具或物品。▲ 帮助孩子学会遵守“轮流” “等待” 等规则,比如在游乐场,大家轮流玩秋千,谁先到谁先玩,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。▲ 出去时,多带一些玩具。让孩子学会“交换”,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。▲ 孩子不愿分享,不要批评孩子,更不要给孩子贴上“小气” “自私” “霸道”的标签。理解、接纳孩子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,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。▲ 万一孩子抢了别人东西,家长一定制止,不只是口头说,而是要孩子做到 “不是自己的东西,不能拿。”分享是件很快乐的事,但孩子也有说“不”的权利。习惯了屈从父母和他人的孩子,只会过得越来越卑微,而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,才懂得珍视自己,有能力对糟糕的、坏的事情说不,不卑不亢,真正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