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微信公众号
“浙江疾病预防控制”的消息,
浙江省在腹泻病人和污水监测中
检出一种病毒较往年有所上升,
需引起大家关注!
该病毒呈五、六个角的特征性外观,状如星形,名星状病毒,其感染稳居致婴幼儿腹泻病原榜前五。既往研究显示,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原谱中,星状病毒阳性率约为2.5%-12%,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,特别是6月龄以下婴儿感染率更高,仅次于轮状病毒。
星状病毒(Astrovirus)于1975年在一次产科病室婴儿的暴发性胃肠炎粪便标本中首次发现,可引起幼小动物产生腹泻症状。
星状病毒包括哺乳动物属(Mamastrovirus)和禽类属(Avastrovirus)两种。人类星状病毒归属于哺乳动物属, 可分为7个血清型(HastV21~HastV27),最近又报道了血清型8 (HastV28)。其中人类星状病毒血清型1(HastV21)是流行最广泛的血清型。
流行特征
主要传染源:
患者、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。人群中隐性感染者比例较高,约为50%。
传播途径:
粪-口传播、接触传播,水体和食品污染等。
流行地区和季节性:
星状病毒胃肠炎属世界性传染病,多发生在11月—5月,流行高峰多在3月—4月,但季节性并不明显。在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雨季;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多流行于干燥和寒冷季节。
易感人群:
人群普遍易感,是引起婴幼儿、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。
临床特征
预防措施
人类星状病毒疾病的疫苗至今没有研制成功。
预防应遵循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原则。最重要的措施是勤洗手、适当锻炼、多休息、常通风、喝净水、吃熟食。